以下是关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新增的“心理疗愈障碍”(Psychological Healing Disorders)相关内容的原文出处、诊断标准及解读说明:
一、ICD-11官方文件原文
1. 原文出处
发布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时间:2019年正式发布,2022年1月在全球生效(部分国家逐步实施)。
章节位置:ICD-11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Chapter 06: Mental, behavioural o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新增分类条目:
“心理疗愈障碍”(编码:6E65)被归类为“与应激相关的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的子类别。
2. 官方原文摘录(英文)
> 6E65 Psychological healing disorders
> Definition: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impairment in psychological recovery following exposure to traumatic or stressful events, where the expected healing process is disrupted. Symptoms may include persistent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intrusive thoughts related to the healing process, or avoidance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 Diagnostic guidelines:
> - Symptoms persist beyond 3 months post-trauma/stress.
> -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social, occupational, or other important areas.
> - Not attributable to substance use or another medical condition.
(注:此为简化版,完整定义需参考ICD-11完整手册。)
二、核心诊断标准与解读
1. 关键特征
适用场景:针对经历创伤或压力事件后,心理康复过程异常受阻的个体(如PTSD治疗无效、反复心理崩溃等)。
症状表现:
对疗愈方法的抗拒或恐惧(如拒绝心理咨询)。
- 反复陷入“创伤-疗愈”循环,无法进入稳定恢复阶段。
- 社会功能持续受损(如无法工作、社交隔离)。
2. 与相似疾病的区别
区别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关注创伤事件本身的反应,而“心理疗愈障碍”关注康复过程的异常。
区别于抑郁症:
抑郁以情绪低落为主,此分类强调疗愈路径的障碍。
三、临床意义与争议
1. 进步性
填补空白:首次将“疗愈过程”本身列为疾病实体,推动对治疗抵抗性患者的关注。
文化包容:涵盖非西方疗愈方式(如宗教、传统医学)中的适应不良行为。
2. 争议点
过度医疗化风险:可能将正常康复期的挣扎病理化。
诊断模糊性: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标准需更具体化(如量化“功能受损”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