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文
重要发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心理健康综合行动计划2013-2030》

2025-07-21

一、文件背景

发布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时间:2013年通过,2021年更新扩展至2030年(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同步)。  

核心目标:为全球各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框架,推动从“治疗疾病”转向“促进全民心理健康”。  

适用对象:WHO成员国政府、卫生部门、社会组织及专业机构。  

 

二、四大核心目标

1. 加强心理健康的有效领导和治理

  行动示例:  

    将心理健康纳入国家卫生和社会政策(如医保覆盖)。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教育、司法、社会福利等)。  

 

2. 提供全面、整合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怀服务

  关键措施:  

    推广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减少机构化治疗)。  

    将心理健康整合到初级卫生保健中(如培训全科医生识别抑郁症)。  

 

3.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和预防策略  

  重点领域:  

    针对儿童青少年、弱势群体(如难民、残疾人)的早期干预。  

    减少污名化(通过公共宣传)。  

 

4. 加强信息系统、证据和研究

  要求:各国建立心理健康数据监测系统,支持循证决策。  

 

三、六大跨领域原则

1.人权导向: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与强制治疗。  

2.生命周期覆盖:从孕产妇心理健康到老年痴呆预防。  

3.多部门合作:教育、职场、司法系统共同参与。  

4.公平可及:优先服务贫困、冲突地区人群。  

5.基于证据:推广经科学验证的干预措施(如CBT疗法)。  

6.文化适应性:尊重本土化疗愈方式(如传统医学、社群支持)。  

 

四、全球实施进展(截至2024年)

积极成果:  

  80%的国家已制定心理健康政策(较2013年增长40%)。  

  数字疗法普及:60个国家试点AI心理咨询工具(如印度“Wysa”聊天机器人)。  

挑战:  

  资源分配不均:低收入国家仅2%的卫生预算用于心理健康。  

人力短缺:全球平均每10万人仅有9名心理健康工作者(非洲地区低至0.1名)。  

 

五、对中国实践的参考

1.政策衔接:  

   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WHO目标一致,但需加强**社区心理服务**落地(尤其农村地区)。  

2.技术应用:  

   中国推广的“互联网+心理健康”模式(如“昭阳医生”平台)符合WHO数字疗愈方向。  

3.挑战应对:  

   青少年心理健康:WHO建议的学校心理课程已在中国部分省市试点(如深圳“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主办单位:国际心理疗愈协会 法人团体登记证号:73511286-011-11-24-6 监制: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花園街2-16號好景商業中心2304室 邮箱:IPHA2025@163.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证文书深辦第70112号
2025   国际心理疗愈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地图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国心理研究中心